宜宾高新区打造更具创新活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区

2021年03月23日 16时03分 

宜宾凯翼汽车生产车间

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园

宜宾科创中心

 

近年来,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宜宾高新区”)通过高标准推进“一核三园”建设,即以大学城、科创城为主要依托的双城科创园的“一核”,以叙州园、长江园、五粮液园为主的“三园”,逐步形成以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科技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高新区要力争成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龙头中的龙头。”宜宾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宜宾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成功获批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和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高新区也肩负起‘建设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全新使命”。

据悉,宜宾高新区成立于2007年,公告面积6.4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37.5平方公里,2019年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是宜宾市汇集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打造创新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企业来到这片热土发展深耕,宜宾高新区着力打造更具创新活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区。”该负责人直言,这不仅是自我加压,更是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和对历史机遇的把握,“我们要在逆势而上中跑出改革创新加速度,在统筹推进中走在前列,为宜宾在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十四五’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贡献力量。”

 

格局新

双城建设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怀揣打造科教强市的全新眼界与格局,2016年,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想法,被宜宾市委、市政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彼时,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1.1和6个百分点。

时光飞逝,短短五年,“双城”从蓝图崛起,梦想已然照进现实——错落有致的校舍、绿树成荫的小径、青春洋溢的脸庞……漫步于宜宾大学城内,春色满园,书声琅琅。如今,各大高校签约紧锣密鼓,各类科研院所纷至沓来,各个项目建设有序展开……截至去年底,宜宾已与20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宾办学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分别增加到12所、7万余人,其中,四川大学宜宾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生院、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等10所高校落地高新区,约占全市83%,大学城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科技创新中心(一期)建成投用,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14家产研院,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邓中翰院士工作站等相继入驻运行,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全省首个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创新研发平台落户科创城,“双城”建设实现“无中生有、跨越突破”,探索出一条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强力支撑宜宾市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省第3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

如今,宜宾高新区已常态化开展校(院)企双向行动、技术需求对接活动,并通过支持入驻高校、院所与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了一批智能制造、汽车、轨道交通等产研融合型企业和协同创新平台,签订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协议265个,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项目200余项,培育“产教融合战略基地”近2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40余家,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业态新

产业发展筑就跨越式发展基石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在宜宾高新区的智能终端产业园内,落户企业马力全开,生产线上热火朝天,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目前,我们拥有109条生产线,具备年产智能整机、智能主板4500万台的能力,今年1—2月已实现产值约12亿元。”作为2017年首批从深圳落户到宜宾的智能终端企业,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外联经理程瑶介绍,今年公司将加大投产力度,计划新增生产线40条,产能有望提升三分之一。

据悉,朵唯落户宜宾至今,产值累计已突破100亿元,成为宜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宜宾高新区狠抓优质科技企业培育、重点项目落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截至目前,已引进极米、朵唯、康佳等智能终端项目205个,累计投产项目140个,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智能终端产品3.3亿部,产值超600亿元,产业规模居西部前列、川南首位,并成功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方面,以奇瑞新能源汽车、凯翼汽车为代表的企业已实现批量生产,去年实现汽车整车销售8.3万台、销售收入58亿元,并成功引进吉利汽车建设高端轻型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此外,以宁德时代为龙头,宜宾高新区形成了以时代吉利、宜宾锂宝为重点的锂电池产业链集群,计划总投资1000亿元,建设年产150GWh的世界级新能源综合产业基地。

传统产业方面,高新区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品牌创建等方面也频频出新。如以“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为龙头,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去年白酒产业营收突破570亿元;拥有西部纺织产业龙头企业丝丽雅集团公司、全球最大的粘胶绣花线生产基地惠美线业,初步建成了集纤维、纺纱、印染为一体的前中端产业链,2020年纺织产业实现营收181亿元……跑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加速度”。

目前,宜宾高新区已成功申报为省级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并集聚起包括青岗科技、浪潮科技等在内的一批科技服务业企业,建成了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科创中心、科技支行等一批科技服务平台;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科技馆新馆等已建成,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等特色品牌展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动力强劲。”

平台新

人才战略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近年来,宜宾市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产业招人才,为产业聚人才,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配套政策等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人才的“超强磁场”,宜宾高新区也随之成为各类英才聚集之地、向往之城、创新沃土。

据了解,为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宜宾出台人才新政三十条、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等系列政策,从安家补助、创业补助、平台建设以及成果激励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吸引高端科技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到宜宾创新创业。目前,来宜宾高新区合作和交流的诺贝尔奖专家、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达200余人,拥有硕士、博士4200余人。在紧扣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成功引进了邓中翰、欧阳明高、刘仲华、王华明、吴锋等院士,并合力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创新。

“我们也在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与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共建了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宜宾工作站。”据宜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宜宾高新区先后举办了长江首城人才交流大会、中乌科技论坛、院士(专家)宜宾行、川南经济区人才双选会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为高新区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3亿元人才科技研发资金,组建了10亿元支持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健全人才发展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实施人才‘绿卡制度’,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服务保障;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拎包入住的院士楼、专家楼和人才公寓,营造宜居宜业的人才环境。”

如今,宜宾高新区已成为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和重要增长极,站在“十四五”的全新起点,将继续着力打造更加开放多元、创新引领的产业版图,以奋进的姿态登高临风,把握未来。(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