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批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基地“迎新” 35名选调生到村任职
●35名选调生分赴阿坝州九寨沟县、广元市苍溪县、宜宾市长宁县等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基地锻炼
●35名选调生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近四分之三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此次选派一改以往各省直机关“零星分散”安排的方式,首次由省委组织部集中统筹
12月28日,从成都出发,驱车4个小时,省纪委监委驻文化和旅游厅纪检监察组的选调生杨小艺来到宜宾市长宁县。她将出任该县长宁镇曙光村党支部副书记。
27岁的杨小艺从悉尼大学毕业后,通过选调生考试到省直机关工作。“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最好的培养。希望能在多元化的平台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并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中。”杨小艺说。
包括杨小艺在内,近日,35名来自省纪委监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省直部门和成都市的选调生,分赴阿坝州九寨沟县、广元市苍溪县、宜宾市长宁县等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基地锻炼。35名选调生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近四分之三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将到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职务,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这是省委组织部首次集中统筹选派省直机关选调生下基层,也是我省首批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基地首次“迎新”。
集中化选派让选调生到边远艰苦地区锻炼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已选派4275名选调生下基层锻炼,占2018年以来招录选调生人数的89.7%。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选调生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砥砺作风;另一方面,有利于为边远艰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干部和人才支撑。
“此次选派的选调生平均年龄28岁,普遍具有较高学历,但也都缺少基层阅历。”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实践锻炼地点均为我省边远艰苦地区或地震受灾地区,希望能通过历练提升青年干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种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选派一改以往各省直机关“零星分散”安排的方式,首次由省委组织部集中统筹。
“这是为了解决部分单位选调生‘派不下去’的问题。”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部分单位因岗位需要不愿将选调生下派到基层锻炼,或未将选调生派到边远艰苦地区,影响了锻炼效果。集中化选派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基地化建设提供多元化实践锻炼平台
此次选派也意味着我省首批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基地的正式启用。“有了示范基地,选派地点将更集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索选调生基层锻炼一体化、组团式、规范化、基地化管理模式,确保锻炼效果。”省委组织部上述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选调生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培养锻炼的原则,省委组织部分别确定秦巴山区广元市苍溪县、乌蒙山区宜宾市长宁县、高原地区阿坝州九寨沟县为首批示范基地。这三个示范基地各有特色——九寨沟基地提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精准扶贫、民族团结等4个实践锻炼平台;苍溪基地提供革命老区党性锻炼、现代农业、文旅融合、城镇管理等4个实践锻炼平台;长宁基地提供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灾后重建等6个实践锻炼平台。
为突出锻炼实效,省级机关选调生将开展“1+1”分段式锻炼,第一年安排到村任职,特别要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治理、灾后重建等任务较重的村,重点提高基层治理、群众工作能力;第二年安排到县级部门或乡村一线实践锻炼,重点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期间,选调生要联系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每年至少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开展一次国情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真正在实践中磨炼能力。
团队式培养避免“一派了之”“两头不管”
选调生到基层,远离原单位,但编制又不在锻炼所在地,如何避免出现“一派了之”“两头不管”的情况?此次集中选派作了针对性安排。
强化支部引领。选调生锻炼期间工作与派出单位脱钩,党组织关系转到实践基地,成立实践基地临时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志愿服务日、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部门也将以基地为单位,在选调生的工作之余“配套”学习、调研、交流等活动,提升其归属感。
选调生到基层之后不是“单打独斗”,将有“县级干部+部门领导+乡镇书记”帮带,帮助选调生摸清基层实际情况、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解决具体问题能力。
突出“严”的要求。此次选派实行全程纪实制度,倒逼选调生摒弃“镀金”“做客”思想。省委组织部将会同派员单位每半年开展1次专题研判,对选调生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进行点评,锻炼期满由派出单位会同接收单位进行考核。
近日,35名选调生已陆续到达一线,大家铆足干劲。“我将聚焦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开展国情调研,希望能为当地办些实事。”已到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选调生邵镜儒表示。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任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