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与22所国内知名高校启动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
昨天(3月16日),在全市教育大会上,苏州市政府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所国内知名高校启动共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同体,人大附中苏州学校揭牌成立。苏州进一步对接头部高校力量,打造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苏州模式。
目前,苏州已经引入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个异地高校在苏州设校区或研究院,与国内外238家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平台载体130多家,形成苏派本土高校成长、国内外高校院所聚集的苏州高教格局。
大会现场,揭牌成立的人大附中苏州学校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整体布局,植根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国际视野、报国情怀的新时代创新英才,更好地服务苏州教育强市战略。
会上,全市十大板块教育人才基金会同时发布,至此,我市实现教育人才基金全覆盖,为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赋能助力。据悉,教育人才基金主要用于奖教奖学、教育科研、校园建设、创新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老年教育事业等方面。会上,苏州元禾苏大青创基金会同时成立,首期1亿元已全面就绪。
现场,我市一批持续捐资助学的企业、社会机构以及个人代表获表彰。去年以来,一批批爱心企业和个人慷慨解囊、兴学育人,捐赠金额达2.15亿元。
此次全市十大板块同时发布的教育人才基金会包括张家港市暨阳教育发展基金会、常熟市言子教育发展基金会、太仓市娄东教育发展基金会、昆山市传是教育发展基金会、吴江区胜地教育基金会、吴中区叶圣陶教育发展基金会、相城区春申教育发展基金会、姑苏区一树教育发展基金会、苏州高新区狮山教育人才基金会和苏州慧湖立新教育发展基金会。
常熟市言子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魏建新告诉记者,该基金会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的基金管理模式,实现“资金募集—项目实施—成效反馈”全链条管理闭环。基金会将聚焦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发展,重点实施“启航助学奖”“领航科研奖”“远航创新奖”这“三航计划”。其中,“领航科研奖”重点完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队培养机制,支持教师培训、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对在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现场,在苏州高校与企业启动共建一流学科,校企共建100个左右一流学科专业,首批遴选10对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苏州全市现有高校36所,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31.79万人。当前,在苏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紧密对接苏州“1030”产业体系,已实现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的100%覆盖。苏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城市学院等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实现了10个产业集群的全覆盖。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开拓,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先后接受大学生到企业实践实习近1000人次,每年面向我市高校职校和全国各地高校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个。
据了解,此次全方位推动校企共建一流学科,苏州将聚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融合形态、合作育人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协同育人与科研基地”等方面,构建产学深度合作的新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