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抓发展,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多措并举 稳住经济大盘

2022年06月09日 16时06分 

●1—4月,全省新开工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增长40.4%

●今年以来,全省在建百亿元级以上工业项目达29个,比去年多6个

●前4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15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1家

●4月1日以来,全省已为6万多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超400亿元

●前4月成都两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新添设备就等这笔钱!”6月8日,现场拿到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一笔财政贴息,来自绵阳的创业大学生代表王旭江开心地笑了。当天,四川稳增长十大助企纾困财金互动产品发布。创业担保贷、天府文产贷……一批特色金融产品的到来,为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添活水。

这不是四川首度针对实体经济纾困释放利好。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四川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汇聚稳增长的合力,千方百计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持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政策措施不断释放“稳”的能量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今年一季度,四川以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实现平稳开局。

然而,3月以来,疫情“倒春寒”突然而至,“三重压力”叠加一些“超预期”突发因素,经济新的下行压力逐渐加大。

对于经济总量刚迈上5万亿元台阶的四川而言,保持经济合理增速,既是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追赶跨越,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现实之需,也是服务国家发展全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国之所盼。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与信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中央到四川,与疫情竞速、和困难赛跑,各项政策举措加快发力,在助力经济爬坡过坎中不断释放“稳”的能量。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5月底,国务院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拼经济、抓发展,延续一季度以来的奔跑姿态,四川全力以赴。

4月28日,省委财经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抢抓中央部署系列稳增长政策的重要窗口期,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协同,靶向发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顶住“倒春寒”,开足马力拼出“红五月”,集中精力把二季度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多出实招、硬招。在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后不到10天,省政府就印发《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系统集成此前全省已印发实施的稳增长政策,并出台一批增量政策,形成6个方面30条措施。其中,着力稳投资促消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被放在突出位置,“是向社会传递稳增长的务实之举。”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消费构成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四川宏观政策的发力重点。继率先举行全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后,4月20日,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12个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近268亿元。1—4月,全省新开工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增长40.4%。工业投资持续领跑,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1%。今年以来,全省在建百亿元级以上工业项目达29个,比去年多6个。

消费,对稳定经济大盘具有基础作用。面对部分领域需求明显不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等不利局面,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起“红包雨”——支持开展汽车促销、家电下乡等活动,支持各地减免4A级及以上景区门票费,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水电气费给予补贴……

稳外贸,四川先人一步,正打造全国落实RCEP先行区,帮助企业稳住出口订单、拓展出口渠道。5月以来,省政府印发《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成都海关出台13条措施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统计显示,前4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15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1家。

稳产业是关键之举。供应链部分受阻、原材料价格攀升、企业成本走高……克服短期冲击带来的挑战,早在今年2月,经济和信息化厅就发布《关于工业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措施》;进入5月,政策再次加码,13个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从稳运行、扩需求、解难题、增动能和优环境5个方面提出14条措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全省正研究推广“防疫泡泡”模式,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

稳市场主体是当务之急。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在减税降费上“做减法”:4月1日以来,全省已为6万多户纳税人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超400亿元,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办理延缓缴纳税费110亿元;另一方面,在现金需求上“做加法”:加快财政支出执行力度、加速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汇聚合力、攻坚克难,四川经济大盘稳中有进。

“稳”的是底盘,依然牢固:1—4月,四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领域支撑有力,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小春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大春播种进展顺利,主要能源产品较快增长,市场价格基本平稳。

“进”的是动能,依然强劲:1—4月,四川新兴产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新商业模式较快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和17.9%。

从一组微观数据中,或许更能直观地触摸四川的经济脉动:一季度四川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历史性突破400亿元;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突破西南地区百亩规模小麦亩产纪录;前4月成都两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城市首位;到5月16日,全省电煤库存比去年同期多170万吨……

投资者的感知最为敏锐。3月22日,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开工,120亿元总投资,创下德阳单个项目投资新高。

4月8日,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七至八期项目在宜宾启动,加上此前已布局的6期项目,宜宾将建成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4月21日,中外运—敦豪西南国际航空快件转运中心等4个项目通过“云签约”落户四川。“这是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直接体现。而企业正好抓住了这些机遇。”签约现场,中外运—敦豪内陆区域西南分区代理总经理裴明炜说。

打通“生命线”送去“及时雨”

截至4月末,四川实有市场主体782.39万户、同比增长9.6%,总量居全国第六位。

数据来之不易!为汽车企业打通保供“生命线”——3月以来,由于全国疫情多地多发,我省汽车等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多个企业的求助电话在经济和信息化厅响起:涉疫地区的零部件无法运抵四川,整车企业面临大面积断供停产。

形势急迫!连夜报送专报后,省领导批示:由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抓紧建立绿色物流通道。在各方合作下,仅用5天时间,即在成都经开区建成占地约30亩的物流中转站,并依托中转站形成闭环管理的物流运输绿色通道,同时积极对接涉疫地区,协调相关企业加快恢复生产发运。截至目前,全省汽车整车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张铁斌说:“奋战60天,目标任务不减,我们一定会把产量抢回来!”

为餐饮文旅企业送去“及时雨”——5月20日,成都发放今年第一波消费券,不到5分钟,66万张消费券全部抢光。截至目前,超过1万个品牌、3万家门店参与,其中零售、餐饮业商户占比超过97%。

作为短期的经济政策工具,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开始显现,商家客流显著提升。成都廖记棒棒鸡所有门店每天有700多单使用消费券,单日增加5万元—6万元营收;成都远大购物中心整体客流提升28%,核销消费券优惠金额超过24万元,并带动约4.7倍的消费金额。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全省纳入统计的715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58.2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41.79万元,接待游客人次恢复到2021年同期的七成以上。

回暖的背后,是及时的政策支撑。端午小长假前,四川发布关于扎实稳住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针对文旅市场回暖的多项“真金白银”举措。自贡、绵阳、资阳等地发放文旅专项消费券4000余万元,拉动文旅经济加速回暖。

稳市场主体,归根到底靠激发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创立于2017年的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核心产品遭遇疫情冲击之后,迅速开拓新的赛道,成功研发出“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系统,其打造的宜宾市屏山县平湖时尚产业园“零碳工厂”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已发电运营。2020年至2021年间,成都牛水煮餐饮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阿兵在成都一口气新开了10多家门店,别人眼里的危机,在他看来却是抢占黄金口岸的机会。

稳市场主体,非常之时更要有非常之举。哪里有企业,哪里就有无微不至的“娘家人”。

针对政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层面、省委省政府、省级部门发布的政策中梳理精选出24条政策干货,制作成四川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截至5月底,印制的545万份纸质“明白卡”,已累计发放511万份,占全省市场主体的91.86%。为方便企业办理用电业务,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辟企业用电绿色通道,全面提升办电时效,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等惠企政策,让中小企业用电“零上门”“零跑路”。内江市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于近日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40条,包括继续落实年度服务外包产业扶持资金规模1000万元等“硬核”措施……

6月8日,科创板再添一员四川“新军”:华海清科。这是清华控股加入四川国资大家庭后第一家上市公司。此时,距离清华控股100%股权划转四川,刚刚过去半年时间。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华海清科做强做优做大,加速成长为国际一流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现场,省国资委主要负责人说。(记者 张彧希 李欣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