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走出大温情--四川沪办党员抗疫报道
“外面天凉,下楼记得加衣服哦!”“手机换上核酸码、下楼别忘带钥匙!”,纪念社区里,来自四川驻沪办的朱思佳用小喇叭放大了温情的味道。
喊破嗓子,就是干出样子
(上图为朱思佳用喇叭通知居民下楼核检)
全员核酸检测当天,按照居委会的分工,青年党员朱思佳主动认领了一个楼栋组的临时组长,并承担起“老带新”的工作,三个“小喇叭”连续4个多小时流动在楼前楼后。为了应检尽检、不漏一户,她除了摁电话门铃点对点通知外,还不时接替队友,拿上没有录音回放功能的“小蜜蜂”,在楼后距离居民客厅卧室最近的地方,把下楼核检的提醒反复传到每一家、每一户。
临近中午一点,她卸下防护服回到寝室后,连干了三碗水。在她看来,群众闻声下楼,就是喊破嗓子最好的“回音”。
“疫”起出列,“青”尽全力
“今天是我连续做志愿服务的第39天......”四川驻沪办代鹏每天记录着参与社区抗疫的点点滴滴。在紧张战疫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四川驻沪办的青年党员们除了奋战在核酸检测、抗原筛查、物资搬运、包裹派送、代配用药等环节中,还在工作群里持续输出正能量,成为大家眼中一群难能可贵的“老熟人”。
在参与过多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后,由于有了经验又热心负责,四川驻沪办机关支部书记化广耀被“提拔”为“叫人组”调度员,成为其中的一名骨干力量,与居委干部和其他志愿者共同服务3000余户居民的下楼安排。叫快了,排队过长;叫慢了,核检人员只能干等着。为了把握好进度,他还特地骑上自行车,在小区里不停穿梭。虽然穿着防护服,“只知其人,不见其貌”,但依旧不影响多数楼长和居民的啧啧称赞。
“志愿红”与“光荣之家”的邂逅
90多岁的刘大爷住在六楼,拄着拐杖的他一直在犯愁,家人寄送的20余斤紧缺生活物资到了小区门口,可怎么拿上来是个大问题。万万没有想到,志愿者会这么快就送过来了。
当天下午,代鹏跟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转送包裹。在楼下通过门铃电话了解到刘大爷的行动不便后,他二话不说就把偌大的箱子抬了上去,中途潮湿的纸箱因为重物破开后,又分批次把鸡蛋、牛奶、蔬菜等提到了老人家里面,并特地与老人互留了手机号码,告诉刘大爷有需要只管找他,一定“招之即来”。
此刻,门上的“光荣之家”与挺立的“志愿红”格外相称。
(上图为代鹏在上楼搬运物资)
(上图为代鹏在送物资后与老人互留电话)